玉兔号月球车,我国制造的玉兔号月球车

2024-07-30 18:42来源:本站

  玉兔号月球车目录

  玉兔号月球车

  我国制造的玉兔号月球车

  “玉兔号”是怎样被设计出来

  玉兔二号月球车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Request id: 19e7637f-cb30-9886-9062-afda05444ce6, Status code: 400, error code: Arrearage, error message: Access denied, please make sure your account is in good standing.

  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时许,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嫦娥三号”月球车名称为“玉兔号”。

  嫦娥三号月球车设计质量140千克,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摄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

  月球车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

  2013年12月15日4时下一步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2014年1月25日凌晨,嫦娥三号月球车进入第二次月夜休眠。

  但在休眠前,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有关方面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排查。

  

  玉兔”是一辆六轮全驱的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具有小型化、低耗能、高集成等特点。

  “玉兔”是个高智能机器人,其综合电子分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GNC系统相当于是“五官”,热控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机械臂是“胳膊”,轮子是“脚”,结构与机构是“骨骼”。

  考虑到月面环境的特殊性,研制人员在对美国、苏联月球车相关资料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巡视器进行了精心设计。

  经过多年研究,最终完成各种不同方案的优选,研制出原理样机,并开展了各种复杂的测试。

  攻坚之路 何其艰难

  乘坐阿波罗号登月的宇航员曾这样描述月球:月亮上没有风,月尘扬起后,会长时间悬浮在半空中落不下来。

  月尘带有静电,容易吸附在巡视器表面或侵蚀巡视器的活动部件,因此防尘密封圈就变得格外重要。

  密封圈虽小,但研制人员足足花费两年才找到合适的配方。

  他们对设计出来的每一种配方都进行了高温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压缩耐寒系数测试、耐热空气老化测试等多项测试后,终于确定下来。

  由于月尘直径不足1毫米,甚至只有几微米,因此必须把密封圈的尺寸做到恰到好处,这对工艺与制作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一个小小的密封圈折射出“玉兔号”的研制难度。

  贾阳介绍,研制人员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突破,包括月面巡视技术、月夜生存技术、测控通信技术、综合电子技术、月球探测科学及仪器技术等,每一项技术的攻克都是一次创新,也都让技术人员煞费苦心。

  

  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月球背面。

  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地在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这是月球背面一个巨大的撞击陨石坑,也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月面凹凸不平,“玉兔二号”面临着比“玉兔号”更大的挑战。

  2019年3月13日,“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完成三个月昼工作,于12时16分进入第三个月夜,累计行走163米。

  着陆器于12时完成月夜设置。

  2019年4月29日7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正常唤醒,中继前返向链路建立正常,平台工况正常。

  后续,嫦娥四号着陆器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展第五月昼工作,继续实施科学探测任务。

喜临门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