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成立了一个法律小组,调查对以色列的惩罚措施,以平息对拉法的愤怒

2024-07-28 14:54来源:本站

  

  实时更新:关注以色列-加沙的最新动态

  消息人士向《国家报》透露,埃及政府已经指派了一个国际法专家小组,负责确定和评估针对以色列在拉法的军事行动采取进一步惩罚行动的后果。

  他们说,该小组还包括高级宪法专家,以及国家情报部门的高级成员。

  该小组的成立还没有官方宣布。

  这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对《国家报》说,他们不愿透露该小组的成员是谁,在哪里举行会议,也不愿透露其任务的细节。

  然而,它的创建反映了开罗对以色列于5月7日占领埃及和加沙之间的拉法边境的巴勒斯坦一侧以及其在边境城市迅速扩大的地面行动的强烈愤怒。

  埃及长期以来一直警告以色列不要在拉法发动地面进攻,约有150万巴勒斯坦人在拉法避难,以躲避加沙其他地方的战斗。以色列称占领拉法过境点加沙一侧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埃及的最新举动也表明,埃及希望遵守国际法,避免美国的惩罚行动,以及不要进一步破坏中东的稳定。美国是埃及在西方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和平条约的赞助者。

  埃及是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拥有1.06亿人口,除了东部边境的哈马斯和以色列战争之外,埃及已经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南部的苏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埃及的势力范围,在长达13个月的内战中饱受摧残,近50万难民涌入埃及。向西延伸的利比亚是埃及国家安全的另一个延伸,自13年前的起义以来,利比亚一直受到战争和分裂的困扰。

  埃及和以色列受1979年签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和平条约约束,该条约结束了这两个中东邻国之间数十年的敌对状态,包括1948年至1973年间的四场战争。最近,两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并一直在打击人口和毒品贩运以及反恐方面进行合作。

  该条约极大地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间近一个世纪的冲突所决定的。该条约可能在很多方面为约旦在1994年效仿以色列的做法铺平了道路,最近又有四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埃及来说,与以色列达成和平意味着多年来美国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然而,该条约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它将成为解决数十年之久的巴以冲突的前奏。

  消息人士称,虽然埃及计划对以色列采取进一步的惩罚措施,如降低其外交代表或撤回其大使,但这些措施不会包括暂停和平条约。

  “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战争使埃及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并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失望,”埃及退休外交官穆罕默德·阿尼斯·塞勒姆(Mohammed Anis Salem)说,他现在是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Egyptian Council for Foreign Affairs)的一名智库成员。

  但在社交媒体或脱口秀节目中呼吁暂停和平条约的呼声,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的愤怒和焦虑。

  “我们不应该谈论撕毁一项如此重要的条约,它已经重塑了整个地区,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缓和局势,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自七个月前加沙战争爆发以来,埃及一直严厉批评以色列。哈马斯去年10月袭击了以色列南部,据以色列统计,那次袭击造成约1200人死亡,另有250人被扣为人质。

  这次袭击引起了以色列的强烈反应,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和入侵已造成3.5万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受伤人数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并使这块飞地230万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人流离失所。

  埃及已经对以色列占领加沙一侧的拉法过境点以及数十万在那里找到避难所的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表示愤怒。

  周日,埃及表示,它正在进行干预,以支持南非在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指控以色列种族灭绝的案件,这是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埃及对以色列最强烈的公开谴责。

  宣布这一决定的埃及外交部尚未透露埃及政府计划采取哪些步骤来实施这一决定的细节。

  在以色列占领拉法过境点后,埃及也拒绝与以色列合作,通过拉法过境点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援助。靠近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和加沙边界的军队已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如果受到挑衅,或者在处理流弹或误导的空袭等事件时,指示要表现出极度克制。

  星期二,埃及外长舒克里指责以色列试图逃避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责任。此前,以色列外长说,埃及不允许援助物资进入加沙这一沿海地区。

  舒凯里表示:“埃及坚决反对以方歪曲事实、推卸责任的政策。”

  他在推特上回应了以色列外交部长Israel Katz的推文,他写道:“昨天,我与英国外交大臣David Cameron和德国外交部长Annalena Baerbock讨论了说服埃及重新开放拉法过境点的必要性,以允许继续向加沙运送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他补充说:“防止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关键现在掌握在我们的埃及朋友手中。”

喜临门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